生命的道路小小咖啡屋系列(2) “問訊”

(作者:任長老 2022年8月)

一個星期五晚上,于彳亍下班後,到小小咖啡屋,點了一杯500克的咖啡。屋內的客人不多,看到伯老坐在那裡喝茶看書。
「小于,你好,」伯老笑容滿面地說,「歡迎,歡迎。」
「我來了幾次,都沒有看到您。」小于回應。
「我出城探訪了一些教會。你的工作如何?」
「忙、忙、忙,有做不完的事。」
「你還能勝任嗎?」伯老關心地問,「你還喜歡你的工作嗎?」
「沒問題,」小于說,「我很喜歡我的工作,是我的本科。」
「做自己喜歡又能勝任的工作,那是最理想了。」
「我努力的工作就是盼望升遷和加薪。」
「只有努力,」伯老鼓勵地說,「機會一定會有的。」
「希望如此,」小于無耐的回應。
「要有耐心,」伯老問,「讀了我給你的那本書嗎?」
「嗯······」
「怎麼了?」
「我讀是讀了,」小于細聲地說,「但是有很多看不懂;還有書中說的那位耶穌和我知道的不一樣。」
「那你認為耶穌是誰?」
「他是一位很好的倫理道德的教師,就像我們中國的孔子,孟子。」
「還有嗎?」
「他是一位哲學家,就像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
「沒錯,如果用人的眼光看,也是一般人們所認識的耶穌。」伯老說,「你帶了那本書?」
「帶了,」小于從包裡拿出《馬可福音》。
「麻煩你念第一句。」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這是這本書的標題, 也是作者馬可寫這本書的目的;他要證明耶穌是神的兒子,他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伯老繼續說,「你看過《耶穌受難記》的電影嗎?」
「看過,拍的過於血腥和殘忍;我看了都心不忍。怎麼會有這樣的事呢?」
「那是耶穌在世上最後十二個小時的故事。」
「《馬可福音》是耶穌的自傳嗎?」小于問。
「也不完全是, 可能比較接近古代自傳的形式,」伯老解釋說,「現代自傳包括一個人的出生,成長的過程,事業和成就,等等。《馬可福音》沒有記載耶穌成長的事件,它敘述了耶穌三十歲以後的故事。作者馬可用了幾乎三分之一的篇幅敘述耶穌受難的事件; 他也敘述耶穌復活的事件,但在一些婦女知道後害怕和不相信,就結束了;之後記載的字句,有很多人認為,是後人加上去的。」
「那這位耶穌是真人真事嗎?」
「是真人真事,」伯老興奮地說,「馬可記載了當時人們親眼看見耶穌所作所為的證詞。如果沒有這本書, 我們是無法知道耶穌是誰, 耶穌所做的事,和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緣由。」
「《馬可福音》說的是兩千兩百多年前發生在羅馬帝國統治的以色列地區耶穌與他同族猶太人—眾人,法利賽人,文士, 祭司, 希律黨,撒都該人—之間衝突的事蹟,」伯老繼續說;
「『眾人』是以色列的百姓,他們大多數是貧困的;他們常常受到富人或貴族的欺壓。」
「『法利賽人』,他們維護猶太人的神向他們祖先摩西承傳書面的法典,通稱《摩西五經》;他們更看重一代接一代承傳的各種口述的律法及傳統。」
「『文士』,他們也是法利賽人,他們以教導為業,就像大學教授。」
「『祭司』,他們是以色列人利未族的人;他們的職份有傳講神的旨意, 教誨神的律法, 和向神獻祭。 祭司的職份一直是由父傳子的, 但是到了羅馬統治時代,他們的職份則由羅馬帝國分派。」
「『希律黨』, 他們實際上是希律王朝的御用黨,支持羅馬人的統治。」
「『撒都該人』,他們屬於貴族階級;他們不相信人死後會復活。」
「還有『奮銳黨』, 他們奮力激進保存猶太傳統,他們反對羅馬人的統治;後來他們組織了猶太人一起對抗羅馬帝國。」
「那麼猶太人的神,」小于問,「是不是像我們中國民間拜的神明?」
「中國的民間信仰沒有統一的教義和經典, 祭拜的神明都以功利為主,所求的都是世俗功利之事,如求的一般是,姻緣、健康、平安、考試過關、考進理想學校、求職成功、賭徒拜神求賭博贏錢,等等,」伯老耐心地解釋說;
「猶太人信的是『猶太教』,他們的神是『耶和華』,他們有統一的教義和經典。他們的歷史,文化,生活,和一切的事都環繞在他們的信仰中。在他們的經典《摩西五經》中的第一本《創世紀》就記載他們的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是唯一的真神;這五本書經記載神通過摩西向以色列人頒布的律法,應許,祝福與咒詛。以色列人希望能遵守神的律法,得到神的祝福;但是他們無法完完全全地遵守神的律法,所以他們常常要按照《摩西五經》的第三本書《利未記》的記載在『聖殿』向他們的神獻祭和贖罪;最後,還是受到神的咒詛亡國了;不過他們的神憐憫他們,還是重新建立了他們的國家。」
「那他們的聖殿和廟宇有什麼不同?」
「那是完全不同的,」伯老堅定地回答說。
「不都是祭拜的地方嗎?」
「不錯,都是祭拜的地方,」伯老仔細地回答,「但是, 聖殿是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的中心。聖殿是猶太人的神『耶和華』的居所, 他們在那裡敬拜神。猶太人按照《摩西五經》的第二本書《出埃及記》記載的規格和神的指示將聖殿建在耶路撒冷。 然而,其他宗教的廟宇是供奉神明或宗教人物的建築物。因此廟宇有不同的名稱,如媽祖廟、土地公廟、關公廟、佛寺、或道觀等等,它可以有不同的性質,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供奉不同的神明。」
「我希望這背景資料能幫助你讀《馬可福音》,」伯老用期望的口氣說:「你下個星期六有沒有時間到這裡來,我們可以繼續查看《馬可福音》?」
「沒問題,」小于說,「下午三點,如何?」
他們約好了下個星期六下午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