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長老 2022年7月)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 一位年輕人背著郵差包想尋找一個咖啡屋坐下完成下星期一要交的公司營運計劃。 順著陣陣的咖啡香味走進一間咖啡屋。 這是一間潔淨敞亮的小小咖啡屋。櫃檯上寫著:
「手沖咖啡:300克,3元;500克,5元;700克,7元」;
「功夫綠茶:7克,1元;14克,2元;21克,3元」。
他點了一客500克的咖啡。
「先生,」一位站在櫃檯後的青年少女說,「我們這裡不能使用電子產品,如果你有,請你寄放在櫃檯。」
「你說什麼?」年輕人問,「為什麼?那我如何做公司的事呢?」
「對不起, 我們希望每位客人都能在這裡享受片刻的寧靜。」
「好吧,已經定了咖啡,只有這樣了,」年輕人把郵差包裡的平板電腦,手提電腦,電子閱讀器,手機, 和手腕上的智慧手錶都放在櫃檯上。 少女把它們都鎖在櫃檯後面像似中藥房裝藥材的抽屜裡後,把鑰匙給了他。
「先生,」少女說,「這是你的咖啡,請付5元。」
年輕人伸入郵差包要拿電話支付,沒有,只有從皮夾拿出信用卡。
「我們只收現金。」
「什麼年代了,誰身上還帶著現金,」年輕人非常不滿地說,「你們店裡的規矩也太多了,以後不來了。」
「沒帶現金沒關係,你只要填寫你的姓名,今天免費。」
他接過少女手中的卡片,草草地填上姓名。
「于行先生,謝謝你!」
「不是于行,」年輕人一肚子的怒氣說,「是于彳亍。」
「喔!」少女腼腆地低下頭。
年輕人拿著咖啡, 怒氣衝衝地選了一個靠窗戶牆角的桌子坐下。他看到還有幾桌客人都默默地喝咖啡或喝茶,每個人都是那麼平靜,與屋外川流不息的車和人無關。 他慢慢的喝咖啡, 拿起桌上的紙與筆開始塗鴉。他不時漫不經心地抬頭看看屋內,看看屋外;注視著屋外柔合的陽光和屋內明亮的燈光;看到屋外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屋內靜靜地喝著咖啡的客人。 他喝著咖啡, 臉上的煩躁和怒氣慢慢地退去,漸漸地顯示出平靜和悠閒。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漢帶著笑臉朝他走來,「第一次來?」老漢問,坐下。
「是的,」年輕人回答,「第一次來。」
「歡迎,」老漢說,「我是店長,我姓柏;大家都叫我柏老,你呢?」
「我叫于彳亍,叫我小于。」
「沒有那些電子產品,還習慣嗎?」
「有點不習慣,總覺得少了什麼,」小于說,「至從開始有了它們,就沒有離開過身邊;連睡覺時都放在手可以搆得著的地方。現在不在身邊,好像沒穿衣服,甚至連手也不知道放在那裡了;空洞,無聊,沒事做,有點浪費時間的感覺。」
「猶太人有個習俗,」伯老說,「他們從星期五日落,大約下午六點,到星期六日落不能工作,也不允許工作;這一天是他們的安息日。他們的神要他們在忙碌六天後,有一個可以完完全全休息的日子。」
「那不是太不合理了嗎?豈不是無聊到像度日如年了嗎?」
「安息日是人可以從忙碌的生活中獲得自由和休息的日子。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人思考生活的意義。它讓人有機會和家人在一起共享的時光。」
「這就是店裡不讓人用電子產品的原因?」
「正是,」伯老回應,「在這裡,放寬你的身心,放慢你的腳步, 停止你的忙碌。 平平靜靜地慢慢品嚐這裡的咖啡或茶。喝完、還想喝,櫃檯會免費給你沖泡。」
「如果脫離電子產品的捆綁,」小于懷疑和感慨地問,「真的就會有自由;真的就會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你現在就可以感受感受一下。」
「好像是這樣,」小于做個深呼吸,伸個懶腰,看看屋內的客人,慢慢吞吞地說,「每天忙忙碌碌地奔波, 總算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喘口氣, 慢慢品嚐咖啡和享受這裡的氣氛。我現在蠻喜歡這裡出人意料地安祥與舒適,和與世隔絕的感受。」
「你可以藉著這機會想想每天忙忙碌碌為了是什麼。」
「我真的沒想過到底是為了什麼或是為了誰。 只知道馬不停蹄地忙碌,就覺得充實,就覺得自己的生活有目的。」
「真的充實嗎?生活真的有目的嗎?」
「每次達成自己的願望或慾望,或得到那填滿空虛的事物時,或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時,就滿足,就充實,就得意,就自豪,就特別有成就感。」
「然後呢?」伯老問。
「過一段時間,又覺得不滿足,就尋找下一個可以填滿空虛的事或物。」
「像迷失方向的人漫無目的地尋找?」伯老問。
「是吧,」小于感嘆地回應說,「東尋西覓下一個人生的目標。有時後湧上我心頭的是害怕和恐懼。 我有一種不著邊際的空虛感, 就好像飄浮在茫茫大海上,好想尋找一個可以抓住的東西;盼望那東西不會讓我掉入那空虛無底的深淵。」
「你願意認識一個人嗎?」伯老問,「他可以填滿你的空虛;他也可以幫你尋找你人生的目標。」
「我願意,」小于半信半疑的說,「如果真的可以填滿我的空虛感。」
伯老站起身,穿過屋內的桌子,到櫃檯旁邊的書架上拿了一本小冊子,回來。
「這是給你的,讀一遍,兩遍,三遍,多讀幾遍。有問題就來這找我,我盡能力回答你的問題。」
「謝謝,」小于接過那小冊子,放在桌上,不確定這書會有什麼幫助。
「不用謝,我想這本書對你一定會有幫助的,如果你認真地讀;你要相信書裡所寫的;他會填滿你心中的空虛感。」伯老蠻有信心地說完後,就離開了。
小于看到小冊子的封面—《馬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