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iffany Chen師母 2021年12月
「靈性」方面的需要:
無論在死亡之前或之後,宗教的信念對臨終的歷程,和親屬的哀傷化解, 都提供很大的安慰力量及影響力。
A 臨終患者需要「意義」──「陪伴一個即將死亡的人,是參與一場屬靈信仰的巨大掙扎裡。」(盧雲)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病痛是要被抑制、去除的。但從靈性的角度, 透過肉體病痛的打擊,我們的心靈也會被撞擊,去想一下「死亡」這件事,能讓我們經驗靈性的改變。
死亡叫人明白在世上的肉體是會朽壞的,人在世上的生命總有一天會結束成為過去,但人的靈魂仍然存在。
耶穌釘十字架,對抗屬靈權勢的力量, 消除被遺棄的孤單試探, 將自己全然降服交托於神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23:46)讓臨終病人從信仰角度回憶人生中不同階段的事,找出人生的意義, 並為他受傷的心靈祝福禱告,透過上帝的話語和聖靈的大能,幫助他追尋倚靠上帝, 體驗上帝的同在、愛與恩典,與耶穌基督聯合,將生命接連永恆。
B 臨終患者需要「平安信心盼望」──雖然要面對死亡的分離,要讓病者有得救確據和永恆的盼望, 使臨終病人減少面對死亡的恐懼,使他因信而有活潑的盼望而離去。
平安: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 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29:11 ),為病人禱告,求神賜下平安的靈,不是倚賴自己, 而是將重擔交托給神,幫助病人坦然面對死亡, 也使家人得安慰。我們對未來的盼望,而是在於祂的能力和慈愛。
信心:
聖經中耶穌行在水面上故事, 「耶穌對彼得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只因見風甚大, 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馬14:29)這是我們每個基督徒信心的功課, 當主在呼喚你 「來吧!」的時候,我們所當注意的,就是主所在的地方射過來的那道光彩。向前邁步越過死亡的這一道門檻,進入天堂與主永遠同在。
盼望:
【約十一25-26】「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
耶穌:1「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 2 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 3 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4 我往那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約14:1-4)。
感謝主耶穌已經為我們預備這麼美好的住處。
C 臨終患者需要「愛」──臨終病人怕孤單。「愛」是使臨終病人感到生命有意義。 除了親友的愛,還需要體會「神」的大愛,我們讓病者知道有一位天上的父親愛他,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來到人世間,就是為了救贖我們並陪伴我們度過人生中最艱難的階段。
盧雲「當我們定睛在復活主,可以發現愛比死更堅強,信心比懷疑更穩固。」死亡之路不是獨行的,主耶穌的愛會陪伴我們走過最後一段旅程。 肉體雖是短暫朽壞, 但靈魂卻能永恆不滅。陪伴關懷臨終病人的弟兄姊妹,就像扮演一位靈魂的助產士角色,引導臨終者的靈魂進入永生的國度, 成為天國的新生寶寶,是一件極重要且有意義的事奉。
教會因應臨終關懷:
我們的教會是充滿關懷與愛的教會,相愛不單只是在言語和舌頭上,也要體現在行為和誠實上。臨終關懷是教會弟兄姊妹發揮肢體彼此相顧的很好機會。
1 成立支援小組— 安排有愛心、關懷恩賜的同工,以及臨終患者所熟識親近的弟兄姊妹。
2. 建立禱告愛網 — 同心迫切為患者祈禱。神在天上都保存著我們的禱告,神會抹去我們的眼淚,撫慰我們的心, 挪去我們的勞苦重擔,沒有一件事不在祂的掌握之中。
3. 探訪前的預備 — 要先與親屬充分溝通,了解病人目前的詳細身心狀況,詢問是否願意接受探訪?何時合適去看望?每次探望時間有多長?握著病人的手一起向神禱告、唱詩歌、讀聖經給他聽。 若病人未信主,合宜的傳福音的技巧時機與禱告的內容很重要,不要使人有被干擾或逼迫的感覺, 要使病人與家屬能感受到神的愛,感受到弟兄姊妹真誠的關懷。
4. 給予實際幫助 — 支援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協助病人及家屬食衣住行的需要,及幫助他們解決掛心的事, 例如: 收集醫療及保險的相關資訊資源、採買東西、準備飯食、照料接送小朋友、協助處理家務等等。
臨終關懷之聖經教導:
1. 與哀哭者同哭:「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 12:15); 「耶穌哭了。」(約 11:35)。失去親人,需要抒發哀慟情緒, 我們當效法耶穌,在當下陪他們走過哀傷。
2. 哀傷中得安慰:「我們在一切患難中, 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 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林後 1:4);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 你們有苦難; 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 16:33)。「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 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親人的生離死別會有巨大哀慟,但在哀傷中仍有盼望, 這是我們作為基督徒的確信。
3. 過程中得建造:「祂對我說: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 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林後 12:9)。 透過參與苦難的過程,我們的信心、盼望都得到建造。
最後分享一則故事,一位在紐約的計程車司機接到一通老太太的叫車電話,老太太對計程車司機說:他的生命來日不多了, 已經把房子處理掉,準備搬到安寧療養院去住,結果司機就開著車在紐約市中穿梭兩個小時,帶這位老太太去看他曾經做過櫃檯的飯店, 和丈夫早年去住過的房子,以及年輕時曾經去過的舞廳…這樣的旅程直到老太太疲累之後,才開往安寧療養院。最後司機婉拒了車錢,並給老太太一個深情的擁抱。 老太太紅著眼眶說感謝你讓一個人生快要走到盡頭的人感到十分幸福!這位暖心計程車司機,給予了老太太生命中最後的陪伴與支持,而司機自己也領悟到了一個重要的人生功課:「真正的快樂不在於財富,或是別人的讚賞,而是做了有意義的事。」